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五月十九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现代农业遇上“云计算”

日期: 2016-08-2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在我省农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鲜事、稀罕事,比如,手机或鼠标轻轻一点,智能大棚里的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实时信息尽收眼底;二维码一扫,从农产品种植到交易各环节的记录一目了然……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等等,农民全凭的是经验、靠的是感觉,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耕作,并把这些经验与方法一代代传授,延续至今。但是,这一切在物联网时代发生了变革。
 
说起“云计算”,很多人自然会想到这是IT行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事情。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云计算”已被更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
 
改变种地历史的智慧农业
 
  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或者是发送一个短信,就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温室大棚自发地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条件,在以往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自适应控制系统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开启了设施农业精准控制的时代。
 
  这套系统可以检测9项环境指标,通过大棚内安装的传感器,将温室空气、土壤、水和光照等信息传输到控制柜,经电脑分析处理后可实现自动调节,对农作物自动灌溉、施肥、补光等。互联网基础上实现远程操控,让农业变得更时髦。
 
  据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宋建成介绍,如果大棚里面的光线不足,通过短信远程就可以操控它的补光器,发送一条短信,三到四秒钟,补光器就能够接收到信息开始工作。
 
  把模糊的农业信息变得更加精准,并且能实时做出反应,这种变化能带来什么呢?记者来到这套系统的第一个受益者——太原市小店区绿保种植基地。
 
  基地种植户刘志峰在自家的一个花卉大棚里率先安装了这套系统,最大的感触是他雇人劳作的费用减少了。
 
  刘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之前一个大棚需要雇用5个人看护,而现在有了这套智能控制系统,他一个人就完全忙得过来,一年下来就节省人工支出12万元,而一套设备市场价为6万元,也就是说,半年时间就能回本。不仅如此,精准调控使得植物生长更加健康,花卉品相提高了,自然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刘志峰说,用了这一套自动化管理以后,把花窖的整体光照、温度、湿度调节得比较精准,颜色亮,冠径也长得比以前要大得多,每盆能比以前多卖两三块钱。
 
  据了解,该系统主要是针对温室环境调控普遍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自适应能力弱、网络化程度低、劳动力浪费严重等问题开发的,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组态分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温室大棚多种环境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各类辅助设施的自动控制,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自适应调节。
 
  经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自适应控制系统在同类研究中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信这个系统推广到市场中去,将为传统农业植入智能的基因。
 
把优质农产品带上“云”端
 
  在沃尔玛超市货架前,市民牛先生正在用手机携带的软件,扫描一盒鸡蛋包装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立即就查到该商品的产地介绍、营业执照、自产自销证明等信息。他说,二维码一扫,从农产品养殖到交易各环节的记录一目了然。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怎样选择购买放心食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罗克佳华公司与农业部、中国优农协会联手建设的全国最大的优农物联网综合平台,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让大家都能吃上环保、安全的农产品。老百姓只需用手机扫一下商品的二维码,其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信息便尽收眼底,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利用此平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罗克佳华公司董事长李玮称:“中国优质农产品信任系统和优农云平台是国家农业部重点项目,相当于一个大的数据中心。该平台的运转包括感知、传输和应用三部分。感知层是传感器,用于检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等;传输层指通过网络,将传感器所获信息传入数据中心;应用层即建立一个农产品电子公共交易平台,由于交易平台上的任意一个农产品从生产、采摘、包装、运送、交易的全部信息都可溯源,所以农户、代理商、网店、物流、消费者都能通过公共交易平台获得各自所需的服务。”
 
  李玮表示:“以前,物联网技术仅限于田间地头,这样只能解决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者的技术问题,给大棚安个探头,监测一下土壤、光照什么的,投资大、效果单一,而且覆盖面很小。现在随着优农云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全国农产品信息的联网。通过与国家农业部的合作,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全国农产品进行了信息数据收集、分析、监测,实现了对优质农产品的质量背书,不但解决了农产品因信任问题带来的卖难,还通过缩短生产者、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节省了至少50%的交易时间和流通成本。”
 
  食品安全危机折射出来的是企业诚信与道德的缺失,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信息可传递、质量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的管理体系。目前,罗克佳华在太原建立了一个拥有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站,该平台的建立,不仅显示出政府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同时也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提供了契机。
 
华北首家“云农场”落户介休
 
  介休绵山长寿湾村民曹克勤把自家的13亩耕地流转给了农业合作社,然后开始为合作社打工,村里人纷纷开始效仿。“土地集中到合作社,再 上网 给人分开种,这收益比自己种强多了。”曹克勤说。
 
  曹克勤口中的“上网”种地是介休市“乡甜农场”农业合作社的农场项目。今年5月16日,一个名为“乡甜介休”的项目进入全国首批华北首个阿里巴巴“乡甜农场”平台,介休绵山长寿湾的香小米在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乡甜农场”上线。与以往网销农产品不同,绵山香小米有了新“玩法”——不卖现货产品,卖的是小米产出权。
 
  据了解,介休市是商务厅与农业厅确定的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项目前期是将介休市绵山脚下1000亩农村闲置土地分割为6000份,通过阿里巴巴“乡甜农场”频道在网上销售,消费者只需点点鼠标下单,便会获得农场土地一年的小米产出权成为“地主”。有了土地后,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下乡种植,也可以委托平台(平台备有事先谈好的当地农村合作社,农村合作社会雇用专业的老农帮助种植看护)帮忙并享有土地的全部农作物产出。当然,委托平台种植的方式也是绿色的,农场会严格按照无污染、无公害、传统方式进行种植。
 
  用户成为农场主之后可随时随地到农场查看种植情况,也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农场作物的即时生长情况,禾苗长多高了,有没有被虫子侵蚀,都能一目了然。
 
  直至农作物成熟,包括之后作物的收割、储存,“地主”都可以随时查看或监控。作为“地主”,每个月不仅能够按需收到自己土地里产出的小米,还能免费获得张壁古堡、介休老城套票和免费住宿等待遇,充分满足了现代都市人们对品质生活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农业+旅游”,这种新“玩法”受到不少网友的热捧。据测算,“乡甜介休”项目实施后,1000亩土地可增收76万元,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如果每年吸引游客1万人次,可带动养老、旅游、餐饮、住宿收入4000万元。同时,作为“山西品牌网上行”活动的新内容,“乡甜农场”项目对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也具有示范意义。
 
本报记者 张云

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