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卖钱的同时,稻米的价格也提升了,一块地挣两份钱,这得感谢蛟河市水利局水产技术的推广,让我们农民敢于大胆采用新技术,尝试转型。”日前,蛟河市拉法街道公安村党支部书记、创业致富带头人杨强说。
杨强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去年流转620公顷旱田,种植甜粘玉米;今年又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流转80余公顷土地,引进稻田养蟹技术,尝试种植螃蟹稻。
“几年前,我就想尝试稻田养蟹,但是不具备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等基本条件。今年蛟河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掉玉米10万亩,增加水稻田面积3000亩。这样一来,选择集中连片种植水稻的机遇就成熟了。选择蟹田稻,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发挥带富示范作用。”杨强说。
眼下刚刚插完秧苗,2000斤蟹苗也已经到位,正集中放养在专用的蟹池里,每天被投放玉米粉、稻糠、豆饼、小鱼小虾精心喂养着。经过3次蜕壳后,到6月中下旬,小螃蟹就转移到稻田中生活了。
据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省水产专家介绍,稻田里养螃蟹表明水稻不喷洒农药、不使用化肥,这是水稻达到绿色无公害的必要条件。螃蟹可以增加稻田的含氧量,提升稻米口感,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2000斤的蟹苗及人工费、喂养费等各项费用约20万元,到10月份小蟹长成成品蟹,保守约1万斤,按批发价每斤40元计算,出售螃蟹就能纯纯收入20万元。无污染的蟹田稻米,市场价至少是普通稻米的10倍左右。”杨强在算完经济账后,表示这种生态绿色产业除了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以外,对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也有帮助。
据蛟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蛟河市今年除了在拉法街道公安村做蟹田稻技术示范推广以外,还在天北镇高家村推广了稻田养蟹模式,争取明年蛟河市稻田养蟹面积覆盖超过5000亩,投放蟹苗3万斤。发展蟹田稻,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